最近我染上的嗜好是威士忌。我本来不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,甚至觉得酒很难喝。

直到我遇上了Bowmore 15。

想了一想,威士忌之所以那么吸引我,或许是因为它涵盖了我所有青睐的属性或者说特性。

多元化

威士忌非常的多元化,无论是风味、产区还是酒厂,都足以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和标签体系,而我天然地对可以数据库化/标签化的对象非常有好感,就像我喜欢玩足球经理和三国志一样。如果你把威士忌的诸多“元件”拿出来重新“拼凑”起来,可能就对应着新的一瓶酒。比如,口味的组合就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,不同的桶又会添加不同的风味,带给了你无限的可能性。

恋物癖

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搜集某一类物品,换句话说,对“集齐”这件事,我有着某种执迷。20多岁时,对书的搜集很痴迷。此外,对索尼产品的搜集,也是非常认真的。在工作中,则是每天都在积累着不同类型的报告,把它们归到某一个类中去。威士忌满足了我的这种恋物癖,现在我就想把能买到的Bowmore给买到手里。哪天有了经济基础,就弄一个储酒的空间,建一个威士忌博物馆……啊,想到这里就感到很兴奋,不过还是得先把我的索尼博物馆建成,还是得先把钱花在消逝的Qualia上!

味觉

在威士忌以前,味觉一直是我不怎么上心的一种感觉。相比之下,我偏爱的是视觉(也因此总是追求高分辨率、色彩和刷新率,也买了很多昂贵的显示设备)和听觉(也因此总是追求高音质和完美的听感,也买了很多昂贵的耳机和播放器)。平时吃东西呢也不怎么挑剔,更别说刻意地去体味酸甜苦辣了。但威士忌解放了我的味觉,也让我解锁了许多以前都难以言说的味道,许多刚刚接触威士忌的新手都会被“泥煤味”征服,我也不例外。在这之后就开启了味觉的探索之旅,进而也变得不再“挑食”,因为所有的口味都变成了可被体味的对象,不再是“好”或者“坏”的味道了,变成了“这”或者“那”。

长期性

知名的威士忌酒厂几乎都有着厚重的历史,同样的,威士忌本身也在桶内长年累月地“等待”着。我一直坚信要成事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,因此也在生活中也一直推崇长期性甚至永续性的方针,智堡就想做成一家永续的企业。威士忌的“长期性”与我本来的生活哲学是契合的。

Bowmore 15年的味道都如此稚嫩,想来,智堡15年的时候,或许也只是初露锋芒吧。

威士忌会吸引到不少有趣的人。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,似乎总能在我的威士忌收藏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。我是一个喜欢取悦朋友的人,威士忌给了我一种新的取悦朋友的方式。以前的方法或许是买一个机械键盘,又或者是买一个路由器送给他们。现在我可以直接拿出我的好酒倒给他们了。

或许有人把酒当成是某种应酬的工具和某种身份的符号。但我却不这样看待威士忌,对我来说,看到朋友们尝到好酒以后的笑容以及短暂的缄默与回味,总会给我带来一种纯粹的心理上的愉悦感。

当然,你消耗最快的酒一定是你最贵的酒,这确实令人感到苦恼。

价值属性

威士忌似乎是过去10年最棒的另类投资品,MaCallan的拍卖价格总是令人感到吃惊。

李嘉图曾经说过,并不知道窖藏多年的葡萄酒价值来源是什么,这也是“劳动价值论”的硬伤之一。威士忌的价值属性也非常神秘,或许时间就是金钱吧我的朋友。

可能,威士忌也是某种“长久期资产”吧。

两面性

这或许是所有酒都有的特性吧。人都说喝酒伤身,所以要少喝。但是,成年人不喝酒难道就不伤身了吗?喝一点点威士忌的时候,人会感到很温暖,许多烦恼也就抛之脑后了。而如果此时此刻又有一些好友陪伴的话,就不会感到孤独,也不会感到恐惧。虽然说,困扰你的问题可能只是被酒递延到下一天了,但不是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嘛,今天的隔夜借款也可以帮你拖到明天偿付负债呀!

喝酒确实有害健康,但有的时候如果你的大脑在伤害你的身心的时候,来一点威士忌会是不错的选择。